近日,一份新科4A級景區名單出爐:今年以來全國新增198家4A級景區,除了風景名勝、自然景點、文化遺存等外,還有佛山市(國際)家居博覽、佛山市南海平洲玉器街和成都市海寧皮革城名列其中。原本以皮草、玉器、家具交易為主業的商場,一下多了個4A級景區的頭銜,游客如何看?作為權威評定機構的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此番評定結果,是否與新旅游法相悖?
“A級景區評定范圍本身可以延伸,只要具備條件,任何單位都可以申報。如,有相應的交通條件、游客中心、接待設施,以及餐飲甚至廁所規模等。”東南大學旅游系主任儲九志教授表示,與觀光旅游景點以自然風光為“吸引物”不同,商場除了商品展示、商品交易外,如果具備旅游功能,包括有一定的文化內涵、有解說,有旅游服務等,就不能將其排除在申報范圍之外。
江蘇省一位旅游業界人士說,“購物類旅游景區我國早已有之,江蘇就有常熟服裝城、揚州京華城、常州南大街等幾個4A級旅游景區。但前些年國家有關方面停止了評定,今年之所以有部分商城上榜,可能因為上半年國家景評委放權給了省景評委,只需到國家景評委備個案。”
看到今年以來新認定國家4A級景區的榜單,曾經在北京被宰高價買了塊十三陵特產“蛇紋玉”的南京市民馬曉天很是不解:新的旅游法明明對強迫購物等久遭詬病的行為作出了一系列規定,這種把商城變成景點的做法,怎么能擺脫強制購物之嫌?有悖新旅游法的規定。“購物場所怎么能算景區,導游把游客帶到專門的購物場所,難道不算強制購物?”他的質疑代表了不少人的困惑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旅游專家表示,《旅游法》第35條規定有一層意思,就是不得前往“具體購物場所”。商城顯然是“具體購物場所”,因此商城成景區,本身就違反了這一原則。
不過,力挺購物旅游景區的也大有人在。幾乎每年都要到香港掃一次街的南京市民花瑾說,抱團去香港就是沖著這個“購物天堂”去的,如果沒有了購物,香港游對她就毫無吸引力了。“這兩年,很多人的興趣轉向韓國,報個韓國旅游團,真正目的主要還是要購買化妝品、小家電等商品。”“這個問題其實應從兩個方面來看,到底是先有景區再賦予其購物功能,還是在商業城基礎上新認定為景區。”儲九志說,新旅游法實施后,不少商城、購物場所之所以踴躍申報A級景區,就是想通過旅游功能帶動商品銷售,這顯然是打政策擦邊球。但擦邊球不是違法,一些長線路景區,公路邊的商店選址都做了精心計算,目的就是讓駕乘人員下車休息時增加進店機會,作為商業行為無可厚非。關鍵看消費者被帶到購物場所預先是否知情,如有交待,簽了合同,就不能叫強制購物。
實踐證明,商城變成景區后,如果經營有方、監管到位,確實能使多方受益。常熟服裝城2008年躋身4A級購物旅游區,此前全國只有浙江義烏、海寧兩家。服裝城旅游服務公司副總經理陸峰說,成為4A級景區,給服裝城快速發展注入了動能。以此為契機,服裝城從硬件到營業員素質等全面提檔升級,還新開一家高檔次購物中心,滿足游客購物需求。去年5月,又請來演藝團隊,將中外傳統藝術與服裝城服飾元素融合打造一場舞臺劇,每天演兩場,成了景區一大看點,成為與同行錯位競爭的一張“牌”。統計顯示,常熟服裝城2007年接待游客402萬人次,去年購物旅游區到訪游客超過445萬人次,其中團隊游客1659批次,73863人,比上年翻番。市場交易額超過1150億元。
與此同時,絕大多數游客也表示,到常熟服裝城旅游,就是沖著購買服裝來的。“我前幾天才去過,那里的男裝、兒童裝、中老年服裝品種很多,選擇余地大,價格也比外面的服裝店便宜三四成,我認為沒什么不好。”67歲的華師傅對記者說。
“目前,國際上參與型的產業旅游很流行。”原國家旅游局駐東京辦事處主任張西龍說,江蘇有很好的尚不被認識的入境游資源,應在傳統旅游產品基礎上深度開發更有吸引力的新產品,實現直接消費。比如學校、商場、超市、體育文化設施等很多社會資源,都可以成為旅游產品。
來源:人民網